欢迎来到北京遗产继承律师网!
免费咨询电话:139 1063 8187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收藏
北京总部
首页
法律咨询
遗产继承诉讼代理
律师团队
律师服务项目
成功案例
遗产继承专业知识
遗产继承专业知识
INHERITANCE EXPERTISE
房产继承知识
法定继承知识
遗嘱继承知识
代位继承知识
转继承知识
继承时效知识
遗赠知识
遗赠扶养协议知识
知识产权继承知识
股份继承知识
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知识
分给适当遗产权知识
遗产管理人知识
分家析产知识
所有权确认知识
共有物分割知识
遗产继承诉讼知识
公证知识
涉外继承知识
其他专业知识
法律法规汇总
其他专业知识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其他专业知识
权威解读:全国首例“噪音扰民”诉前禁止令
基本案情
2018年12月起,家住广州市海珠区某小区302房的王先生一家就不断在房间内听到古怪的吼叫,内容是“荒山野鬼”,并在每天上午、下午到夜间不间断重复播放。受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影响,王先生的女儿居家线上学习,奇怪的叫声严重影响家人的正常生活。经王先生了解,原来是102房的李先生制造的噪音。经沟通未果,无奈之下,王先生于2022年4月13日向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提交诉前《禁止令申请书》,请求法院禁止被申请人李先生采取制造“荒山野鬼”声音等其他方式制造噪声。
经广州市海珠区生态环境局监测,该声音在302房屋内为36分贝,但可以清晰听到,并未达到噪声限值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的标准,相关执法部门无法予以处罚。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的若干规定》,依法做出诉前禁止令,禁止被申请人通过播放“荒山野鬼”录音等方式制造噪声扰民。
专家解读“噪音扰民”诉前禁止令
结合全国首份“噪音扰民”诉前禁止令的相关情况,以及社会公众关心的噪声污染矛盾纠纷解决、环境侵权禁止令的适用等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胡静接受了记者采访。
1.该案发出了全国第一份噪声污染禁止令,这个第一“令”有怎样的意义?
答:该诉前禁止令的发出为噪声污染纠纷展示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具有积极的示范和引导意义。在出现噪声扰民的情况下,如果无法通过协商或协调解决,污染受害者的救济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行政机关责令行为人停止产生噪声或降低噪声,这种方式较为便捷,但其前提是噪声排放超标,因为行政机关只能处理违法行为;另一种是提起民事诉讼,民事诉讼虽然可以解决合法行为造成的纠纷,但缺点是程序复杂、耗费当事人的时间精力和较多的司法资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的若干规定》是对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的延伸和发展,其规定的禁止令行为保全为噪声污染受害者提示了第三种救济途径。
2.在该案件中,由于噪音分贝未达处罚标准,导致行政机关无法对其实施处罚。对于这类未到法规标准但又确实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禁止令作为一种保全措施,有哪些优势?
答:环保禁止令具有如下优势:其适用不以行为人行为违法为前提,程序较为简单,对于污染受害者比较便利,对司法资源的耗费较少。不过,环保禁止令需要谨慎运用。环保禁止令作为一种保全措施具有临时性,在缺乏完备程序的情况下,环保禁止令对于行为人影响较大,存在侵犯行为人合法权益的风险。在适用环保禁止令时,需要准确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的若干规定》中适用环保禁止令的条件,仔细识别和判断各方利益的合法性和大小并加以权衡。
在类案的启示方面,在受害者遭受侵害的利益属于合法利益且行为人的行为并不属于正常的活动的噪声纠纷案件中,申请环保禁止令获得法院支持的可能性更大。这里的重点是行为人的行为所承载的利益的合法性和大小。本案的诉前禁止令能获得法院支持,关键的一点是被申请人播放“荒山野鬼”录音与其他邻居“斗气”的行为并非正常生活活动。
3.案件中的王先生主动向法院提交诉前禁止令申请,反映了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法治意识。法院如何更好发挥司法宣传作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声音环境的安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答:案件当事人主动利用环保禁止令成功维权,给我们一个启发,立法和司法解释中不乏有利于广大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工具,讫待在实践发掘和利用。对于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新立法和新司法解释,法院应当广泛宣传,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典型案例的审理达到宣传效果。一方面,可以对维权的群众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对噪声的产生者产生提醒和警示效果,令其主动停止排放不必要的噪声和降低无法避免的噪声,减少噪声污染纠纷的发生。
4.近年来,许多蕴藏着“大道理”的“小案”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请问,本案的“大道理”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
答:在邻里之间发生噪声纠纷是很常见的现象。“邻居不能选择”,邻居之间相互理解和克制是长期和谐共处的必然要求。每人可能是噪声的制造者,也可能是噪声的受害者。人人有责才能有利于形成人人受益的良好噪声污染防治氛围,共同维护和享受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 温馨提示
如果您需要更多帮助或遇到任何法律问题,比如
房屋遗产继承过户问题
,欢迎向我们的
北京遗产继承律师团队
进行咨询,我们很乐意为您解答。免费咨询热线:136-8335-6807(08:00-21:00)
上一篇:夫妻一方的个人企业收益为共同财产,负债为个人债务
下一篇:一事不再理原则适用中“后诉与前诉的当事人相同”的认定